 
 降水增多,霜期拉长对大葱育苗影响不小,需要加强管理才能提高苗床成活率。葱苗萌发看起来长势挺好,实际上它可能正在慢性自杀,苗黄苗弱从发生到大面积蔓延开来,只需要三四天左右,在今年这种降水多,霜期长的环境中,病害发展会更加迅速。
     
眼见葱苗萌发后长势大好,您就可以安心了?苗黄苗弱正潜伏在苗床,葱苗遭受着“死亡”威胁。
很多葱友大田管理是一把好手,但是自己育苗的时候总是感觉莫名其妙死苗,导致育苗失败,实际上是葱苗保苗工作没有做好,导致成活率骤降。
     
在出苗50%-60%的时候,就可以开始做保苗工作了,这项管理完全可以称得上“花小钱办大事”。以一亩二十几块钱的成本,将葱苗成活率提升到80%甚至90%,可以说是非常划算的管理支出了。
苗黄苗弱防治是很多葱友进行科学化育苗流程必备的管理项目,出苗后持续关注苗床长势,及时调整管理方案,提高苗床成活率,一直到葱苗长到两叶一心,才暂时缓一口气。
     
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发生条件近乎一致,病害发展和温度、湿度关系密切。发病最适宜温度是10℃,15℃-16℃病菌繁殖速度最快,呈几何倍数增长。光照不足、种植过密或者叶片徒长情况下发病较重。
     
今年秋季雨水较多,降水线北移意味着霜期拉长,空气中的湿度居高不下,为苗黄苗弱病害发展创造了“完美”的条件,所以今年的苗黄苗弱发病周期长、频次多、面积大,葱友的防治压力会非常大,这时候更是需要勤加管理,提前规划好管理方案,一旦发现苗头不对,尽快实施管理。
     
在病害发生之前,葱友要尽可能降低发病概率,做好苗床杀菌处理,严把种子质量,减少病原菌携带,同时要加强苗床管理,苗床选用地势高燥处,并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;增温保温,控温控水,发现病苗及时剔除,切断病菌传播途径;结合土壤墒情,降雨过多的时候要及时排水放墒,降低苗床土壤含水量。
发病后需要及时使用保苗药剂进行喷雾,连续防治2-3次以上,才能控制病害蔓延。
     
很多葱友进行育苗管理的时候,总是忽视出苗后的保苗工作,成活率是衡量育苗成功的重要指标,有大田种植经验的葱友之所以会育苗失败,大部分人都是忽视了出苗后的保苗管理。